一场看似平常的热身赛,却因终场哨响后的声音而显得不再普通。上海申花在韩国拉练中以1比2的比分不敌K联赛球队江原FC,比赛的结果尚在预料之内,但主帅斯卢茨基在赛后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表态,为这场失利的背后蒙上了一层更令人担忧的阴影。其言语间透露出的信息,远比记分牌上的落后更让球迷感到寒意——那支在上赛季充满韧劲、永不言弃的申花,其精神内核似乎正在松动。
纵观全场,申花暴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。防守端,面对江原FC简洁快速的进攻转换,后防线屡屡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协防不到位的情况,两个失球均源于中场的轻易丢失球权以及后续防守的仓促与被动。进攻方面,尽管有零星的配合闪光点,但整体缺乏有效的破局手段,临门一脚的处理也总是差之毫厘,得势不得分的老问题依然存在。热身赛的本意在于发现问题、磨合阵容,这些技术战术层面的瑕疵并不可怕,通过训练和调整尚有弥补的空间。
真正令人感到“可怕”的,是斯卢茨基教练赛后的总结。他没有像过往那样,将失利归咎于运气或个别球员的失误,也没有强调球队在困难时期应有的斗志和反弹决心。相反,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近乎无奈的平静,一种对现状的“接受”。他或许谈到了球员身体状态不佳,或许指出了阵容不整的客观困难,但其语调与内容核心,无形中传递出一种信号:我们对这样的结果似乎缺乏改变的锐气和必须取胜的执念。这种态度上的微妙变化,对于一支志在争冠的球队而言,是致命的。
“心气没了”——这四个字足以敲响警钟。足球比赛,尤其是高水平对抗中,技术、战术与身体状态固然是基础,但精神属性的强弱往往是决定比赛天平走向的最后砝码。上赛季的申花,正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、跑不死、拼到最后一分钟的“心气”,多次在逆境中抢下关键积分,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。这股心气是球队的魂魄,是凝聚整体的粘合剂。倘若主帅在公开场合都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妥协与气馁,又如何能要求场上的球员在逆境中爆发出百分之两百的战斗力?
赛季漫长,一场热身赛的胜负无关宏旨。球迷可以接受失败,但难以接受的是未战先怯、丢失傲骨。斯卢茨基的这番话,无疑是一次清醒的提醒:申花当前的真正挑战,并非某个战术环节的漏洞,而是如何重新点燃那份对胜利最原始的渴望,如何重塑那被打不垮、冲不散的球队精神。找回丢失的心气,远比纠正技战术错误更为紧迫,也更为艰难。若不能及时唤醒这支球队沉睡的斗志,那么新赛季的征途,或许将从一开始就布满了荆棘。